【精华】中秋节的作文600字合集6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秋节的作文600字6篇,欢迎大家分享。
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假期,人们有的在家博饼玩乐,有的出门旅游,尽情地享受着节日的快乐,而我却不幸得了肺炎,得住院打点滴,整个小长假只得耗在医院了。
因为我的病,可谓全家总动员了:妈妈负责在医院照顾我。你看她一会儿交费,一会儿送血样尿样化验,一会儿喂我喝水、吃药??????,忙得转陀螺一般;而爸爸呢,家里医院两头转,送饭啦,缺这个要那个了,他就两点一线地跑,还得一边打理店里的生意呢;最着急的要数那最疼我的奶奶了,我这个她唯一的小孙子得病了,看着我咳嗽得厉害,她那个心疼呀!一遇到熟人就打听治咳嗽的偏方,什么枇杷叶汤啦、肺炎草汁啦、梨子百合汤啦,轮番送来。不仅如此,还精心张罗我最爱吃的饭菜。
今天妈妈又带我来医院输液。当护士阿姨处理好吊瓶之后,妈妈便坐在旁边陪着我。这一刻,我看见了妈妈那双原本水灵灵的大眼睛里显出一丝疲惫,是啊,这几天妈妈为了照顾我,没能睡个好觉,眼圈都黑了。
“妈妈,你靠在这床上休息会吧,药水滴完了我再叫你。”
“没事,你好好休息,打点滴没人看着不行,药水不能滴得太快,也不能太慢,有问题得及时叫护士呢!”妈妈温柔地对我说。看着她略带憔悴的容颜,我的喉咙似乎堵得慌,我赶紧把脸侧向病床里边。
临近中午,爸爸早早地把饭送来了,他让妈妈趁热吃,而他就坐在床边要喂我,我说不用,我自己吃就行,要他也一起吃。“我在家已经吃饱了,你手上扎着针不方便,我来喂你。”爸爸不由分说,打起一汤匙的饭,先送到嘴边吹吹,再喂到我的嘴里。这平时大大咧咧的男子汉,此时的动作却是那样的小心翼翼、细致入微。我的眼里有泪水在打转,连忙低下了头,装作若无其事默默地吃着!
自从妈妈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布了我生病的消息后,微信消息简直快刷爆了,叔叔阿姨都在询问我的病情,有的还来医院看望我。特别是好朋友阿凯的探望,班长锐垚的问候电话,让我感到幸福像潮水般涌来!
第一次在医院里过中秋节,虽然没了旅游、博饼带来的快意,但亲情与友情陪伴着我,让我沐浴着爱的光辉,这,真是一个特别的中秋节!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来临了!今晚,我们一家人围坐在自家大露台上边吃月饼,边赏月。
可月饼已经吃了一大半,月亮还连个影子也没有。“肯定是那些云朵把月亮遮住了。”妹妹嘟着小嘴,一脸生气,“看我的,云朵们,我要代表月亮消灭你!”大家哄堂大笑,妹妹却越喊越起劲,简直停不下来了。我仰望着夜空,不禁叫起来:“快看,云散了!”
看来妹妹的馊主意有用,我跟着朝空中叫了起来,小妹也手舞足蹈地尖叫着。
过了好一会儿,月亮才羞答答地露出了半个脑袋,偷偷地向下窥探,发现没什么动静,慢慢地跳出了云层,露出了整个脑袋。可过了不久,月亮在云朵的簇拥下隐没了,真扫兴啊!这月亮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云朵来遮面。
“哦耶,月亮又出来了!月亮又出来了!”我欢呼着。又大又圆的月亮在夜空中悬挂着,几片云儿伴随着她,仿佛一位仙女披着轻柔的白纱在夜空中翩翩起舞。仔细瞧瞧,远远的稀稀朗朗有一两颗星星,你一数,可又添出了几颗。
月亮清亮而温柔,把一些软光儿轻轻地送到树枝上,小花小草上。风微微地吹,都是温柔的,到了中秋,风也是凉爽的,让人觉得神清气爽。
我久久地仰望着月亮,突然发现,美丽动人的嫦娥姐姐正冲着我笑,可爱的玉兔调皮地眨了眨眼睛,吴刚哥哥拿着斧头朝我招手呢!月亮显得分外皎洁,白云移过,逐渐消逝在远方。
吃完月饼,赏完月亮,大人们谈笑风生,我们三姐妹在露台玩起了游戏。“咯咯咯……”,欢乐的笑声打破了夜晚的静寂。柔和的月光像银丝编织的透明的网,笼罩着欢乐的气氛。
深夜,我做了个美滋滋的好梦,梦见吴刚哥哥把我送到广寒宫去。全世界的小朋友和那只玉兔在尽情地玩耍。嫦娥姐姐用小点心热情地款待我们,有:桂花糕、桂花汁、玉兔饼……
美好的梦境,皎洁的月光,迷人的夜色,欢乐的笑声,构成了这美妙的中秋之夜。
“吃月饼,快点,来吃月饼!”妈妈的喊声使我对美味的月饼垂涎三尺。吃着月饼,我不禁好奇地问妈妈:“哎,妈,汉族原来的中秋节有什么习俗呢?”“这个,我也只知道一点,就是说在原来的中秋男人们不能祭奠月亮,女人们不能祭奠灶神。”“哦,那其它少数民族呢?”“这个你妈妈绝对不知道,让我来给你们讲吧!”爸爸接茬道。然后朝妈妈坏笑了一下,妈妈温柔地瞪了爸爸一下。
接着,爸爸给我们讲了一个傣族中秋时的习俗传说:
在云南的傣族,每到中秋节的时候,都要进行“拜月”,这是他们那么一个特有的风俗。
因为,根据傣族的传说,那天上的月亮是玉皇大帝的第三个儿子——岩变成的。岩是一位既坚强又勇猛地青年。就是他率领傣族人打败了侵略过他们的敌人,赢得了傣族人民的爱戴与敬佩。但是,后来他不幸去世了,他去世后,尸道升上天,变成了现在那皎洁的月亮,在天空中发出柔和的月光,给黑暗中的傣族人民带去光明。
所以,以后每逢中秋节这天,傣族的小伙子一大清早就扛上火药枪上山打火雀、野鸡,猎取中秋佳节这天的野味。而姑娘、媳妇们则到湖边和池塘边来抓鱼,为月亮做出最美味、最可口的饭菜。他们都去忙着准备节日的晚餐哩。家中的老妈妈她们也不闲着,她们忙着舂糯米,做一些大小不同的食物,四个桌子角上,各放一个圆形的糯米饼,再将每个饼上都插一炷香。等到月亮在天边徐徐升起的时候,就把香点燃,一家男女老少便开始“拜月”。之后,就要对着天空鸣放火药枪,以示对岩的敬意。最后,全家男女老少欢快地围坐在小方桌的四周,品尝可口的食物,谈笑赏月,一直尽兴方才归去。
我被这动听的故事感动了、迷住了。望着天空中那皎洁的月亮,我的眼前不禁浮现出那英勇地努力拼搏地画面,我不由地对傣族的中秋节向往了……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呜——”一声宏亮悠扬的汽笛声远远传来。它犹如出征的号角,令我精神一振,但心却往下一沉。
舅妈拉着小表哥,站在窗前,望“玉兔”,闻笛声,不由眼里泪花闪动,口中一声轻叹。我走过去,想安慰她几句,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舅舅原来在外地一家运输单位当货轮驾驶员,忙得出奇,一年才回家一次。家庭的担子只得由舅妈挑了起来。白天带孩子,照顾双方老人;晚上则顶着星星上夜班,一天24小时连轴转。超负荷的重担,使舅妈简直无法承受,更何况夫妻俩天各一方,互相牵挂。每逢中秋来到,舅妈总站在窗前望着明月,思念着远在他乡的亲人。那时她和全家多么希望能听到汽笛长鸣,舅舅风尘仆仆地出现在面前啊!可是这样的愿望没有一次不落空。
今年年初,喜讯传来:为了解决夫妻两地分居的难题,组织上批准舅舅调回松江。全家人为之雀跃,舅妈的欣喜更是溢于言表。
今天是舅舅调回后过的第一个中秋节。他和舅妈早早地买来了月饼和其它食品,早早地摆好餐桌,准备好好庆贺一番,以补偿往年的缺憾。
他们刚刚人座,要赏月尝饼时,有人敲门。来的.是舅舅单位里的一位领导。他送来一个紧急通知,让舅舅马上返船,将一批救灾物资运往灾区。
这事儿真是太不巧了!
舅舅马上站起来说:“我收拾一下就来!”他把那个领导送出了门,又来到舅妈面前,语重心长地劝导说:“党和国家照顾我们,把我调回来。我们应该饮水思源,忠心报国。现在船上需要我,我怎么能推托呢?”
舅妈鼻子一酸,幽幽他说:“你,就不想想,今天是什么日子?”
“我知道,我们盼星星盼月亮,好容易盼来这么一个全家团聚的中秋节,我又……这真是对不住你!”舅舅动了感情,“可你就不想想,在今天的明月底下,大批大批的灾民没有住处,缺吃少穿。他们和我们一同生活在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是我们的父老兄弟姐妹,是我们的亲人!你说我能安心地呆在家里么?你好好想一想!”说到这里,舅舅这个刚强汉子的喉头竟然有些哽咽。
这一席话,深深地打动了舅妈,她含着泪匆匆地打点了一下行李,送舅舅出了门……
“呜——”又一声汽笛,在万家欢乐的中秋月夜,这汽笛声显得格外悠远深长,别具韵味。
倾听着笛声,我仿佛听到了舅舅的心声,也感触到了一位普通劳动者对共和国,对11亿同胞的一片深情。
“呜——”汽笛在继续鸣响……
忧郁很快就被节日的气氛裁减了。忙活了大半年,一年的收成已成定局,平淡的生活因了这个节日突然有了兴趣,有了激情,有了色彩,有了可以热闹的理由和一家人喜洋洋的团圆。大人们露出难得的笑容,我们也乐得放肆一回。四五个半大小伙伴在亮如白昼的院中疯得实在没有什么噱头,便想起了连队的蓖麻地。“那是可以用来做‘灯笼’的物什呀!”有人启发,大家便齐刷刷地响应了,物质匮乏的年代,精神永远是饱满的。我们几个迅速窜到了附近的地里,在如树般的蓖麻秆上三下五除二地撸了半口袋又如兔子般地窜出来。有一种做坏孩子的刺激,又有一种隐隐的骄傲,类似于勇敢。找个僻静的角落,将事先准备好的细铁丝拿出来,将蓖麻退了壳,穿上十个八个地用一根小棍挑了,在蓖麻噼噼啪啪的燃烧下去平日里无论如何也不敢去的黑暗地带漫游。
不知谁提起了蓖麻的用处。有人说是要用作飞机燃料的,有的说是用作大炮润滑剂的,有的说是……总之,五花八门,谁也不是权威,谁也说服不了谁,每个人都会有绝对的消息来源。叽叽喳喳地争论惊扰了树上的夜猫子,扑棱着翅膀飞走了。夜深了,连队的窗户渐次闭了眼,圆圆的月亮似乎也变了颜色,惨白惨白的。谁家的妈在高声喊着孩子的乳名,于是大家悄声定了攻守同盟,不准泄露“机密”。于是将剩下的蓖麻找个隐秘的地方七手八脚地埋了,大家各自恋恋不舍地散了。
很多年了,中秋常在没有感觉的日子中平淡地过着,关于嫦娥的神话也早已被尘封,一如那些稍不留意就放陈了的月饼,只能带着淡淡的惋惜丢弃。
很为现在的孩子遗憾,在他们眼中,节日是“吃”的代名词,过年吃大鱼大肉,中秋节吃月饼,端午节吃粽子,元宵节吃元宵。从前那种别样的节日氛围,那种欢乐祥和的感觉,像一件过时的旧衣服永远压在了箱底难觅踪迹。
文档为doc格式